《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幅少数民族的苍凉历史画卷,更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现实作品。小说通过一位九旬老人、鄂温克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的独有经历,向我们传递和叙述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人脉传承。额尔古纳河的左岸曾是这个民族的故乡,额尔古纳河的右岸,更是积淀着无穷的森林宝藏以及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
[心][心]文字之美
读完这本书,那份遥远而又神秘的力量、那份清澈而又深沉的挚爱、那份单纯而又充满野性的生活、那份洗涤心灵美好的画面感,给人带来一种心之向往、美好精神旅程的愉悦感!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
中国文化偏爱山川与河流,中国人更偏爱自由、旅行!开头的一段文字,为之动容!
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
从这里看到的星星只有不多的几颗,但它们异常明亮,就像是擎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似的。
仅仅这2段文字描写,就能让偏爱文字的我们,不仅陶醉于美丽景色之中,也能感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美感,不禁感叹作者的写作手法之细腻。文字之美,将自然的美跃然纸上。
[心][心]文化之美
希楞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的落叶松杆,锯成两人高的样子,剥了皮,将一头削尖了,让尖头朝向天空,汇集在一起;
松木杆的另一端则贴着地,均匀地散布开来,好像无数条跳舞的腿,形成一个大圆圈,外面苫上挡风御寒的围子,希楞柱就建成了。
希楞柱是鄂温克族人的一种民居形式。读这本书前,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根据书中描写能通过顶处,看到填上的星星,让我特别想去了解它。后来,阅读完了之后,我对书中描写的事物都去一一进行了查阅。
原来,希楞柱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帐篷,只是形状和我们的帐篷略微不同,他们经常随着驯鹿的迁徙而迁移,所以,这种临时帐篷经常要拆卸和搭建,是一种具备房屋功能的临时搭建的住所。
北部的营地被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驯鹿找不到吃的,我们不得不向南迁移。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蛰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
当有人生病时,萨满就要被请去跳大神,这里没有医生,没有药品,萨满就是不用药就能治好病的医生,萨满的神服上有有圆环铁片的太阳神和月牙形的月亮神,还有像树杈一样的雷神。
他们信奉萨满,婚丧嫁娶时、有人生病时,就去跳大神,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鄂温克族,一个游离在现代文明社会之外以游猎为生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更是很多疲于奔命的现代人,内心深处的乌托邦,向往的世外桃源。
死亡在他们这个部落中,太常见了,每个人的死法各不相同。有的人死的安详、有的人死的悲壮,未出生夭折的孩子、因误杀兄弟自责而死、生命垂垂老矣而死、打猎时遭到雷击而死、跳舞跳累而死,还有在驯鹿背上冻死的。
而萨满因为救治别人,每一次跳神都会失去自己的一孩子,这种对神灵的敬畏之心,一般人是无法体感的到。
那个时候死去的人,都是风葬的。选择四棵挺直相对的大树,将木杆横在树枝上,做成一个四方的平面,然后将人的尸体头朝北脚朝南地放在上面,再覆盖上树枝。
[心][心]自然之美
自然是音乐的天堂,希楞柱里面传来暧昧的风声、驯鹿脖子上移动的铃铛声、额尔古纳河静静流淌的声音、森林中鸟儿的歌声,雨季一到,森林中常常伴有电闪雷鸣的声音,所有的声音交织成大自然中最美、最动听的音乐,动听至极!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这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他们生活的世界,何尝不是我们内心的童话世界。
雨后的天空出现了彩虹。先是一条,很朦胧,跟着又出现了一条,非常清晰,颜色也浓。第二条彩虹一现身,第一条彩虹的形态和颜色也跟着清晰和浓烈起来。两条彩虹弯弯的,非常鲜艳,就像山鸡翘着的两支五彩羽翎,要红有红,要黄有黄,要绿有绿,要紫有紫的。
岩石是黄褐色的,上面生长着绿苔,那些绿苔形态非常漂亮,有的像云,有的像树,还有的像河流和花朵,看上去就像一幅画。
他们生活在诗情画意的世界,连雨后的彩虹、森林的岩石都披上了五彩斑斓的衣衫、鲜亮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