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的经典好书

2024-09-12 09:16:08

1.《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

《悲惨世界》规模宏大,人物形象近百人,约120万余字,分五部分,标题分别是《芳汀》、《珂塞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经典名句,例如: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世界悲惨无数,中间必有火苗长存,黑夜终将结束,太阳终将升起,在上帝的自由花园之中,我们将重获新生。

2.《一千零一夜》(Tales from 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The Arabian Nights)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该作讲述古代阿拉伯地区有一位国王叫山鲁亚尔,他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趁即杀掉,以示报复。宫相维齐尔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山鲁佐德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因爱听故事而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千零一夜》中有不少故事揭露了中世纪阿拉伯社会的黑暗与不幸,描写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正是故事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体现。

书中的许多故事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或者阅读过,例如啊:《阿拉丁和神灯》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名叫阿拉丁的年轻小伙,他受一名来自“极西之地”马格里布的魔法师之邀(他冒充为阿拉丁的叔叔),前往一个设有陷阱的洞穴中拿取一只神奇的油灯。魔法师正要进一步利用阿拉丁的时候,阿拉丁发现他被困在洞穴里。幸运的是,阿拉丁还留着魔法师借给他的一只魔戒。阿拉丁绝望地摩擦双手,正巧擦到了戒指,迸发出一个精灵。这个精灵还带他返家,而阿拉丁则带回了油灯。正当他母亲要清理油灯的时候,突然间油灯迸发出一个威力更强大的精灵,随时等待主人的使唤。在精灵的帮助下,阿拉丁变得有钱有势,还娶了公主巴德罗巴朵尔。精灵更为阿拉丁建造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甚至比皇帝的皇宫还要壮丽。

后来魔法师回到了阿拉丁所居住的城市,并且以诈术骗走了巴德罗巴朵尔的神灯。当时她没留意到那盏特别的油灯,交给了那个魔术师,以“新油灯换旧油灯”。魔术师命令精灵把阿拉丁的宫殿搬到马格里布。还好阿拉丁还保有那只魔戒指,因此还有威力较小的精灵可供使唤。虽然戒指精灵无法直接破解神灯精灵的法力,但他还是能够将阿拉丁带往马格里布,帮助他救回妻子并击败了魔法师。

经典小说

1.《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呐喊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近代学者许寿裳评论:《呐喊》是中国新文艺上真正的、划时代的杰作。

现代文学评论家郑振铎:《呐喊》是最近数年来中国文坛上少见之作。那样的讥诮的沉挚,那样的描写深刻,似乎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用刀刻在木上的。

呐喊作为一篇学生时代必读的一篇课文,我们从之前的看不懂,逐渐地变为书中人。初看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书中我记得最清楚的便是 阿Q,

在那个黑暗压迫 动荡 混乱的年代,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为是“胜利者”。阿Q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精神胜利法。

书中的许多句子直击人们的内心,使人久久不能忘却,这本书篇篇都是精华,每读一次 都会有新的思考。

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的如同六月里喝了雪水。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这时他发现那些看热闹的人的眼睛,很像四年前那匹一直追着他,后来他终于逃命的狼的眼睛。那些眼睛都在一起好像咬他的“灵魂”。他耳朵听到枪声,觉得全身迸散了。

2.《霸王别姬》是当代作家李碧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6月。

该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的北京城为背景,讲述了程蝶衣、段小楼、菊仙三个人物之间哀艳的悲情故事。作者以政权更迭、国运多舛的时代大背景来演绎小人物痴迷与背叛的感情纠葛,同时以传统梨园京剧的繁复华丽作为基调,记述出动荡年代底层人物的真实命运和文革等历史事件,蕴含着历史与社会、美学与哲学的意味。

1993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在中国香港等地区上映。

小说《霸王别姬》以大跨度的时空背景展示了主人公程蝶衣悲剧性的心路历程。李碧华以冷峻的笔调刻画了程蝶衣个人的性格悲剧、爱情悲剧与命运悲剧,同时在爱情之外又赋予了小说历史、政治、人性、社会等更深层涵义,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大悲剧。小豆子(蝶衣)成长过程中自然性格、自然性心理的扭曲与改变,戏班子里暴力坤角改造、老太监对小豆子的凌辱,均从某个角度上揭露并控诉了封建文化的残暴与泯灭人性。

霸王别姬这本书呢,我是通过电影认识的。电影里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让我有了想看完整本书的冲动。读完这本书会有新的感悟,小说的结局相比电影的结局,小说结局更多透露出世俗化的绝望与无奈。

坏了嗓子的霸王,年老的虞姬,重新台上再唱了《霸王别姬》。戏唱完了,程蝶衣只是强撑着爬起来,拍拍灰尘,后来随团回去。

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抵不过天命啊

用手掐熄烟火。他死命抱着残穗焦黄的宝剑不放,如那个夜晚。只有它,真正属于自己,一切都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