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格林童话》最初是写给大人看的

2024-09-29 08:01:31

《格林童话》普遍意义上以为是写给孩子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几乎陪伴了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然而,最初的 《格林童话》却并不是写给孩子的,而是写给大人的。

是不是很震惊?但如果你读过美国作家玛丽亚·塔塔尔《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这本书,就不会觉得惊讶了。本书主要讲述了《格林童话》背后的故事,它的产生,它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它所涉及的暴力与性等内容。

《格林童话》并非儿童文学,最初版本名为《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它是赤裸裸的硬核童话,充斥着性与暴力的内容,而如今我们看到的版本是经过数次删改以及“纯净”过的。

《格林童话》也并非格林兄弟所创作,而是从各处搜集并整理出来的,因不同地区流传童话不同,有些童话也在版本更替中进行了更换。至于格林,并非是一人,而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的合称。

格林兄弟最初搜集整理童话故事,只不过是立志为“诗歌史”添砖加瓦,并不是为了出版“供人消遣的书”。也可以这样说,童话故事的出版是个意外,在初版出版之后,售量可观,只不过因为稿费报酬等问题,第二版出版推迟很久,并且格林兄弟并没有拿到可观的报酬。

经过一次次再版,童话中对于非法怀孕等细节被删除,然而对于暴力、被虐待等内容却并没有删除。

书中这样写道:“显然,孩子们哈哈大笑,更多是积压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发泄,而不是愉悦的表现,但这也表明童话故事中的暴力情节对儿童有种特别的吸引力,而且被暴力描述吸引,不局限于坏人得到惩罚时。”

这说明格林兄弟是机会主义者吗?作者认为并不是,主要还是因为《格林童话》最初是介于成人消遣和儿童文学之间的,它从成人消遣故事转变为儿童文学,过渡期很长,而且两者之间的界限绝非清晰可辨。

本书对于《小红帽》《野莴苣》等故事解读进行了分析,因为版本不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版本的确是个问题。不过,通过分析这些解读可以发现,正如童话故事的情节驶离真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对童话故事的解读也很容易偏离扎实的文本而飘向虚幻的观念想象。我们很容易忽略童话故事的写实开头段,而只关注更大的超自然片段的构架。这也就意味着现实的残酷容易被人忽视,人们更在意的是童话故事中的幻想成分。

如今我们读《格林童话》,恐怕也只会注意童话中的幻想,并非现实。而《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让我们看到了《格林童话》背后的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童话的不同版本的来源以及它的不断修改与出版,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启发,或许童话故事不应该过多在意幻想的部分,而应该多考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