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这9本书一定要看

2024-12-21 09:01:03

1.《目送》 龙应台

《目送》是一部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是一本生死笔记。《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2.《活着》 余华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3.《人到中年》 谌容

《人到中年》,通过一个普通的中年女医生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中几乎失去生命的悲剧故事,大胆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的价值、贡献与不相称的社会待遇之间的矛盾。

她只是如实地写照了下来,就像仿佛一位成熟的外科医生,把切除下来的坏死的肌肉或肿瘤全盘端到你面前,悄然无语,让你自己识辨,你不能不承认手术的精道准确。

4.《第二次握手》 张扬

《第二次握手》,原名《归来》,该书描写大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遭苏父反对。丁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医学教授并与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日久生情成婚。然而,远在美国的丁洁琼拒绝所有男士的追求,一心一意履行着与苏的爱情约定,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回国,始知爱情的悲剧已无可挽回。便执意奔赴边疆,后为苏冠兰夫妇的诚意所感动,留在北京献身科研事业。

本书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语言也平实无华,像一个饱经风霜却洗净铅华的说书人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3个年轻人的故事向你娓娓道来。主人公学者型的爱情纯粹、深邃,书中“爱情和爱国”的主题、知识分子阶层深沉曲折的生活经历,感染了整整一代人。

5.《一地鸡毛》 刘震云

《一地鸡毛》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

以人生切片的形式,从几个层面展示了主人公小林困顿、琐碎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代社会底层人灰色的原生态生活样貌。这种生活样貌体现了现代社会中小人物的生活图景。创作中显示出作家对现实生活诗意的无奈寻求和深切期盼。

6.《骆驼祥子》 老舍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

祥子是众所周知的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然而他的身上却藏着每一个在底层挣扎的你我的影子。祥子们始终徘徊在城市的低端,挣扎在命运的泥淖,渴望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城市的认可,也籍此开始自己新的生活,这种一厢情愿的祈求往往是悲剧的开始。

7.《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共分为两部分,在前边部分,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注释"由多篇散文构成。该散文集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

8.《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9.《病隙碎笔》 史铁生

《病隙碎笔》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史铁生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他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一一地解答。

人到中年,很多人都从向外求索蜕变为向内探寻,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渐渐学会自敛,学会承受,学会沉淀,学会平衡人生的失意与诗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