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孤独”

2025-01-20 01:10:23

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本阅读体验非常好的书,是我今年读的几本书里,人物较为繁多复杂,且又无法轻易放下,无法轻易释手,只想着尽快读完的一本书,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等描写手法,表达流畅,词句优美。


本书带我走进神秘的鄂温克人的世界,全书是由年迈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以“我”的口吻讲述的一个忧伤且诗意的民族发展与衰落的故事,就像有日出就有月落,有花开就有花谢一般,故事中有爱情也有仇恨;有亲情也有冷漠;有坚守也有追求;有赠予也有剥夺;有贪婪也有知足;有生命降临也有生命消逝……有人说这是属于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孤独”。



我不能准确的表达这本书带给我最为深刻的感受——可能是我内心多了几分平静与坦然,也可能是我对生命中的得失又了解得更深入几分……我相信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有人阅读这本书,并且当他读完合上它之后,还存留在内心深处的感受,以及徘徊在脑海里的某几句话。


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里常常浮现的是《狼图腾》一书里的片段或场景,我知道他们都是敬畏自然与生命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对一切自然规律同样有着自己别样的认识与见解,是内心充盈着平静与热烈的民族……我被鄂温克人对生活热爱、对生命诚挚、对自然敬畏的精神所打动。


对自然的赠予,他们会用自己最诚挚、最热烈的舞蹈或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欢喜,而对于自然规律对生命的“剥夺”,又能多一份坦然与不执……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人都知道,每一次萨满治病救人,救活一个人的同时,总要有一头驯鹿或者另一人代替被救的人永远离开,这是自然与生命有赠予也有剥夺的体现与真实写照。



妮浩作为第二任萨满,为了治病救人,自己的四个孩子都替别人离开了世界。明知需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作为萨满的妮浩还是会选择救人,果格力离开亦是如此。原文写道:“妮浩哭着告诉我们,她离开营地的时候,就知道她如果救活了那个孩子,她自己就要失去一个孩子。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妮浩说,天要那个孩子去,我把他留下来了,我的孩子就要顶替他去那里。那你可以不去救他啊,玛利亚哭着说。妮浩凄凉地说,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我对书中所描写的萨满用“巫术”治病救人之谜始终不得其解,也没有科学依据可循,我想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和疑惑都能找到答案,而我只能通过阅读得到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是鄂温克人对生命的赠予与剥夺的理解与现实化,是对生活的有得亦有失的解读与具体化。在他们眼中,一切都被赋予了灵性,在一个有灵性的世界里,生命的色彩更加耀眼,人性更加光辉,为了治病救人,他们愿意付出同样或更大的代价去换取,与此同时敬畏与热爱在他们生活中就显得像黑夜的星星一般明亮,怜悯与温情也如那额尔古纳河在他们之中时刻流淌,并养育着他们的生命与灵魂。


我的见解和体会只属于我一个人的见解和体会,而不是一个答案。犹如书中最后写到:“有一些人的结局,我是不知道的,比如抛弃了柳莎和马粪包的那个女人,比如瓦霞,再比如葬完妮浩后又神秘失踪的贝尔娜。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个野性中充满力量,力量中带有温情,温情中饱含生离死别、爱恨纠葛、情感纯真热烈的故事,全书明明有太多太多的死亡故事,却能在文字中轻快找到情感寄托,如“我”所说的:“我已经说了太多太多死亡的故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人们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生的,死时却各有各的走法。”


明明讲的是平凡的民族生活故事,“我”的觉察又是那么明亮细腻,那些日常的生活琐事,再平凡不过的环境,却能在文字中发出光来……比如,“她苍老了,我和鲁尼却长大了。”、“在寂静的夜晚,再微弱的声音都会比白日的要显得响亮。”、“看来最不想丢的东西,最容易撒手离去。”而优莲与安草儿的感情故事,大概算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原文写道:“安草儿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了。我本以为不会有姑娘看上安草儿的,他的愚痴是人所共知的,但有一个叫优莲的姑娘还是喜欢上了他。优莲所在的乌力楞与我们相邻,有一次马粪包去那里,把安草儿煮了好几壶鹿奶茶要招待电影上的人的趣事讲了,别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只有优莲没有笑。她对她的额尼说,安草儿的心肠这么好,心地又那么的纯洁,这样的男人是可以依靠一辈子的,我愿意嫁给他。



优莲的额尼把这话告诉给马粪包,马粪包高兴极了,立刻回来跟我们商量安草儿的婚事。我们很快为他们举行了婚礼。开始我和妮浩还担心安草儿不懂男女之事,而为他隐隐担忧着,但他们婚后不久,优莲就怀孕了,这真让我们高兴。不过优莲没有依靠上安草儿一辈子,她在转年生下一对双胞胎后,因大出血死了。那些难产而死的女人,通常只停上一天就埋葬了。但安草儿却不让埋优莲,他守在她身边,不许送葬的人靠近。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四天也过去了,虽然那时已是凉爽的秋季了,但优莲的尸体还是腐烂了,散发出阵阵臭味,招来一群又一群的乌鸦。


我只好对安草儿说,你不要以为优莲是死了,她其实变成了一粒花籽,如果你不把她放进土里,她就不会发芽、生长和开花。安草儿问我,优莲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呢?我便把依芙琳曾对我讲过的拉穆湖的传说讲给他听,我说拉穆湖上开满了荷花,而优莲就是其中的一朵。这样,安草儿才同意埋葬了优莲。”


书中有太多关于死亡与离世的故事,这是一个在额尔古纳河生活了90多年的老人,一生中无数个沉重而悲痛的时刻,但每个有关死亡与离世的故事,在“我”的讲述中,又被描写的那么自然平静,平静得就像从未干涸的额尔古纳河无时无刻不在流淌。



在这里死亡与离世所带来的悲痛与沉重没有被深化,死亡与离世的本身没有为生命的消逝背负太多,而是如日升月落周而复始、四季轮回不断更替一般自然的存在着,也被接纳着,纵有刻骨的悲痛,却又能感受到他们对离去的亲人有着深深地祝福。


对于人性,鄂温克人也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伊万说,人只要不贪财,就不会有灾祸的。娜杰什卡说,人见着金子,就像猎人看见了野兽,没有不贪的。


比如,他们逃走了。你们不要去找,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是一样的。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又比如,他这日本人比图卢科夫还黑心?许财发知道图卢科夫,他说,图卢科夫已经回苏联去了,黑心人遇见黑心人,留下的只能是更黑心的人!


对于生活的热爱,鄂温克人有自己的方式。比如,瓦罗加说插这种菊花,不能用又高又细的花瓶,那样不但花插得少,而且看上去花仿佛是受了束缚,不耐看。插这种花朵不大而又枝叶繁茂的花,必须用口大而且瓶身低矮的花瓶,那样花儿看上去才精神……进了花瓶的花儿就像一个姑娘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男人,显得更加的端庄和美丽。


比如,在晴朗的夏夜,这种深灰持续不了多久,月亮和星星就会把它调和成深蓝色。


又比如,在我眼中,向阳山坡上除了茂盛的树木外,还生长着一种热烈的植物,那就是阳光。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读完之后,在我脑海只有零星的片段久久回荡,而有些片段我想会一直一直存在。还有太多动人的故事与细节,我没能一一陈述。


比如,金得被母亲依芙琳逼着娶了杰芙琳娜,成婚后选择在一棵枯树吊死,他虽然想吊死,但他不想害了一棵生机勃勃的树,所以才选择了一棵枯树。因为他知道,按照我们的族规,凡是吊死的人,一定要连同他吊死的那棵树一同火葬……而当杰芙琳娜要跳入火坑随金得而去时,达西突然走到杰芙琳娜面前,他跪下来,对她说:金得不要你了,你就是跟着他走,他也是不要你的。你去追一个心里没有装着你的男人,是不是太蠢了?!你嫁给我吧,我娶你,我不会让你往火堆里跳的!


如果你们问我:你这一生经历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会告诉你,达西跪在火葬金得的现场,向刚刚成为寡妇的杰芙琳娜求婚,是我所经历的最难以忘怀的时刻。瘦弱的达西在那个时刻看上去就是一个威武的勇士。


……


在书中我读到了对生命的诚挚,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我读到了人的一生,不会所有好运气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生命终究会开出属于不同人生的花来。


由于人物繁多复杂,我常常忘记谁是谁,又得重新回过头看,为此特意从网上找了一张我认为相对完整的人物关系图附上,希望对读这本书的朋友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