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实在熬不下去,看看这五本书,学着和自己和解

2024-12-06 10:45:44

1.余华《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王小波《黄金时代》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青春的激情与活力。《黄金时代》这部作品,让我们通过王小波的独特视角,重新领略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时代。

《黄金时代》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更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时代,与陈清扬一同经历了青春的磨难与成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能会忘记曾经那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青春时代。但是,《黄金时代》这部作品将永远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经典。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岁月,回忆起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金时代》,感受王小波笔下的青春与激情。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味那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时代,寻找自己内心的力量与勇气。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像陈清扬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让我们在《黄金时代》的陪伴下,不断激发内心的激情与活力,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3.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是一部直击灵魂的散文,他在拷问的不单单是作者的内心,更是无数骄狂的少年,颓靡的中年,垂垂老朽的心,作者史铁生在20岁突然双腿瘫痪,生命就像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会倾覆,但生活对他的捶打,在摧毁了他的身体的同时却也点燃了他灵魂的火焰。遭受挫折了,那就看看他,有什么打击比瘫痪,丧母更令人绝望,失去目标了,看看他,他会帮你在苍茫的世界里寻到属于你的那盏灯光。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总要明白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总要思考为什么要来这一遭。总要在别人给你的设定的游戏规则中、在社会给你的生存框架中找到自己,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否则你就不是你了,你仅仅是游戏的参与者、你仅仅是生存的奴隶。所以接受事实,是人生的必修的课程。有人可能会说我真的很接受事实,你看我对生活都不起波澜了,但这不是主动的接受,是被驯服,“接受”这个词是多么的有力量,一个人接受了自己,他就不会再埋怨、羡慕和嫉妒,他专注于自身,他知足常乐,不再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外在,而是精神丰盈,用爱与包容接纳万物,他既佛,佛即众生。

4.莫言《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书名来自佛经,来源自佛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的精神。

其实,人这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惫,负重前行,苦中作乐,为一件件琐事烦恼而不自拔,为工作烦心、为家庭操心,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5.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怀着“人类在精神上都在高级漂泊和流浪”的想法,刘震云用了三年的时间写下了长篇小说。刘震云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那么在整部小说中,弥漫着的就是这样一种孤独,中国式的孤独:充满沉重感,充满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那种隐忍“精神”。书中的一个情节记忆犹新:私塾先生老汪给孩子们讲孔老夫子两千年前的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都以为是老朋友从大老远来,心里很开心。老汪却说:“你们都不明白孔老夫子的心思。从远方来的这个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呢,反倒是因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才能放心地把心里话说给他听。心里话说了,就舒坦了。”初读时觉着幽默,觉着是作者耍聪明,溜笔杆子,再回味时,就觉得有苦味,重重地压在心头。整本书就是这样一种风格,越回味越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