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句话: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
无论是自卑还是自我厌弃,都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心态,持续在自我否定的折磨中,会让人错失很多生命中宝贵的人和体验。
于是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自卑者自我心理疗愈书单,希望能帮助你打开心扉,从爱自己开始,爱这个世界。
01.《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代表作,改变万千人命运的心理学经典作品。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会自卑,但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是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的原动力。本书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激励个人超越自卑,成为更优秀的人。
书中运用大量案例,深入剖析人们自童年时期产生的自卑感和优越感,从教育、家庭、婚姻、社交等多个领域,阐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了解内心潜在的缺陷,打破自卑的枷锁,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编辑推荐:
推荐给没有好好长大的成年人,和为人父母的成年人。
02.《重新长大》
毛冷瞪 著

这是一本小说集,讲述了十个痛苦的成年人,他们痛苦的往事。你用童年治愈一生,还是用一生来疗愈童年?如果有机会回到童年,你会怎么做?
退休的幼儿园园长创办了一所专门为成年人开放的“成人幼儿园”。园所里有各种各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无法适应成人世界的“小朋友”:
有拥有三岁小孩的年轻妈妈,有二十多岁一直家里蹲的宅男,有三十多岁突然被裁员的上班族,甚至还有六十五岁退休大爷……在特殊的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在这里重新找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直面内心创伤,重新活出真实的自己。
我们心里的痛苦当然不会都来自童年,更不是都来自父母或某个人,但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些难以启齿的痛苦,从来不是丢脸的事情。
这些一点点被看清的痛苦,跟我们小时候摔跟头磕的疤、年轻时不穿秋裤冻出来的关节炎一样,是实实在在的病,不是丢脸的事。不要着急,不要沮丧,有很多办法治疗自己。
当你开始了解自己的时候,就已经是最棒的自己了。
编辑推荐:
没有专业的心理学说教,没有心灵鸡汤,只有透过一个个故事来一遍遍治愈我的心灵。
03.《内心的重建》
维尼老师 著

漫长人生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或大或小的情绪危机,甚至是内心的破碎与崩溃,这个时候的你,需要学会重建自己的内心。
《内心的重建》一书将认知疗法与生活中常见情景与案例相结合,总结出三种简单易行的基本思维方式。
无论是学习中的困难、工作中的瓶颈,抑或情感中的纠葛,都能用书中的方法得到化解,它将帮你改善情绪、行为甚至性格,走出心理困境,步伐轻盈地重新出发。
每一次重建,你都将比之前更强大!
编辑推荐:
不需要无欲无求,不必脱胎换骨,只要转换认知,就能学会爱自己,获得幸福自在。
04.《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克里斯多夫·孟 著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恆真挚的亲密关係,却又害怕再度受伤。
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编辑推荐:
我们不是在爱里学会爱他人,而是在爱里学会爱真的是什么。
05.《原生家庭》
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 著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编辑推荐: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06.《被讨厌的勇气》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著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编辑推荐:
一本读完之后浑身颤抖的书,犹如一把钢刀,就那么直接的刮着灵魂上的毒。
07.《恰如其分的自尊》
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弗朗索瓦·勒洛尔 著

相信自己、喜爱自己、信赖自己,这些方面统一构成了我们人格中最为基础的维度之一:自尊感。
当一个人没有自尊心,幸福无从谈起。当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很难做出好决定。相反,自尊心太强,又会经常感到受伤。好在,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恰如其分的自尊》帮读者科学地为自己的自尊心做专业全面的自我体检,告诉读者从童年到青少年自尊心如何形成,以及情感生活,伴侣生活,职业生活如何给自尊心带来重大影响。
编辑推荐:
难能可贵地没有讲大道理,没有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很少在自我疗愈类书里读到这样的温柔和谦逊。
08.《医治受伤的自信》
弗雷德里克·方热 著

自信是我们人格的一大基本元素,自信的缺失或扭曲,会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上疑虑重重,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生活上的伤痛,使我们害怕做错事、 害怕被论断、 害怕爱别人、害怕被爱……最终,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书旨在帮我们从自信受伤导致的恶性循环中释放出来,以教学的方式介绍了诸多简便而易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各地的心理专家广泛采用,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证实。
我们将从中学会更爱自己,学会勇于行动,学会敢于在他人面前坚立自己。
翻开这本书,我们将踏上一段确切有效的治愈之旅!
编辑推荐:
不要过多的把自己的自信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你就是你,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09.《我们内心的冲突》
卡伦·霍尼 著

现代人内心的自我修复宝典。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
编辑推荐:
像拨开洋葱一样一层层拆掉心理的伪装和自我认知的墙,需要领悟和真正理解才能救赎自己。
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罗伯特·戴博德 著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
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编辑推荐:
荣格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这句话的极佳诠释了。
11.《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洛莉·戈特利布 著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
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