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原来是这样出名的

2024-10-30 08:16:30

“海伦在哪呢?”安妮顾不得自己三天三夜的旅途疲惫,一到凯勒家就问到。


“她在那”顺着凯勒太太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头发像是稻草黏成的一样,衣服纽扣全错位,鞋子上也满是泥巴的小姑娘,面无表情地站在窗下。


这个画面任谁也不敢想象,那个似乞丐样的小姑娘就是日后家喻户晓的励志人物-海伦.凯勒。


都说红花当需绿叶配,才能突显她的娇艳,然而有的绿叶直到枯萎也要化作花泥,护它周全。而安妮.沙利文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甘愿当绿叶的人。


海伦凯勒是个既失聪又失明的残疾人,可她身残志坚,硬是在连独自生活都不能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和坚持,把自己活成了别人仰慕的对象。


然而没有沙利文老师,海伦凯勒怕是要一辈子在她无声无息且漆黑一片的世界里度过直到终老。


可谁又知道,安妮老师自己的童年也是在痛苦和黑暗中度过的。

安妮.沙利文在1866年4月14日这日出生于一个从爱尔兰逃难到美国的难民家庭。在那样的年代,就算是美国也是物资匮乏, 沙利文家的生活自然是拮据的,生活也清贫的,但一家人在一起也是一种安慰,另一种幸运吧。


可幸运之神并没有一直偏爱沙利文一家,而是离他们越来越远。年仅3岁的安妮是第一个被厄运之神看中的人。


那年,安妮的眼睛开始发痒,眼皮上相继长出细沙状的小颗粒,它能由小变大,由软变硬。最终安妮的眼皮上全是这种扎得她又痒又痛的颗粒。


原本贫寒的家庭,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给安妮看眼睛,安妮的母亲只能根据听来的偏方用天竺葵泡水洗眼睛能治好这种病。没曾想,这一土方不但没能治好安妮的眼疾,还使得病情越来越重。


最后,虽然安妮父母借了钱带她去看了医生,而医生得出的诊断结果是,她得的是沙眼病,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富贵病,除了用药物外,对居住条件和营养的摄入都有较高要求。


上帝就爱和人类开这种玩笑,沙眼病尤其钟爱寄身于贫穷和营养缺乏的小孩身上。

虽然医生有给安妮一些药膏,可对她的眼疾毫无意义。最后她几乎接近失明。


安妮由于眼睛看不见,心里憋屈又没没父母的呵护,她性格像刺猬一般,让人很难接近。

一次她因为用火钳夹面包不小心烫到了手,一气之下,她把全家人的面包都扔在地上用脚踩。


那时,虽家境贫穷,但有母爱的呵护,任性也是她的权利。然而,呵护她的母亲的身体天不如一天。在生下她的第三个孩子后不久,就撒手人寰。


母亲去世后,她的父亲也丢弃了安妮三姐弟。不得已她们只能被亲戚收养,安妮和妹妹跟姑妈生活,弟弟则跟了她父亲的一个堂哥。

或许,她们信仰的上帝觉得她妈妈一个人,不免有些孤单,便把她天使般的妹妹带去陪伴妈妈了。

那个年代能喘气活下来就是一种恩赐吧。


在安妮妹妹死后不久,她就和弟弟被送到了一家救济院。这座名义上的救济院实则是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人的收容所。


只要有片瓦遮头,清汤冲肠,安妮她们姐弟来说就是极大的幸运了。

然而死亡之神似乎就认定了安妮家,三个月后她的弟弟死了。年纪小小的安妮已经经历了数次生离死别,她无能为力。但这也让她产生了要离开救济院的迫切愿望。


这时她的眼睛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亮,也许走出救济院大门不是难事,可难的是出了这个大门要怎么生存

生存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来说也是头等大事,何况她一个近乎瞎子的,又无亲无故小女孩。

在度过无数个迫切希望又无能为力的日子后,命运之神似乎开始注意到这个不幸的小女孩了。


她认识了来救济院做祷告和撒弥的巴巴拉神父,不久他们成了忘年之交。更可喜的是,巴巴拉神父利用自己的关系, 带安妮离开了救济院并请自己眼科医生的朋友给安妮治疗。


可造化弄人,安妮的眼不仅没治好,又因为巴巴拉神父接到教会新的任命而远离,不得不再次回到救济院。

从无望到希望,又到失望,安妮心里的苦难以言明。但这次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一件事,就是离开救济院,开始新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一定要自己去争取而不等别人给予同情。


可愿望和现实始终是距离的。对安妮来说,除了等别无它法。

这一等又是三年。这时她近乎全盲,每天行尸走肉般地在救济院各个角落出现。也许命运之神真的开始眷顾这个实属不幸的女孩了吧。

救济院里一个老人告诉她,现在有专为盲人设立的盲人学校,通过特别的教学方法让眼睛看不见的人学知识。

海伦用手在感受安妮的说话内容

这一消息像是一发炮弹,轰地一声把安妮的心门打开了,如果说之前想离开救济院是她的心里想法,而这时她的这个想法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可究竟怎么样才能去盲人学校呢?这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1880年,当地的议员们发现了这座救济院,并了解到这里的条件如此之差,便对州政府进行了强烈批评。


并立即成立了调查团前往救济院调查。安妮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意识到这时她离开救济院的最佳机会也可以说是唯一机会。


救济院的现实情况让调查团的人大为吃惊,他们查遍每个角落。而在他们身后始终跟着一个小女孩。由于看不见,她只能通过声音辨别。


可一天下来,安妮也不敢提起勇气开口。直到她感受到调查团调查结束了,要离开时。她想再不说怕永远没有机会了。


她循声快步走到人群中,大声说到,我是个看不见的人,但我想上学,想上盲人学校,请您们帮帮我。


人群中为首的一位先生听闻后没有回答她,只身转向了救济院管理人询问了安妮的情况后,就离开了。


当天晚上,安妮难眠,最后带着失落和泪水入睡了。她确信她的愿望落空了。然而几天之后,救济院门口来了一辆马车而这是一辆载着安妮走向光明的马车。


原来在安妮说出自己的愿望时,调查团里一位叫香邦的慈善家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去了一趟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并以慈善机构贫寒学生的身份为安妮报名注册了这家学校。最终安妮沙利文如愿以偿离开了救济院。


当理想成为现实时,大多数人是开心的。而那些还在为理想挣扎的人是羡慕的。然而理想与现实还是有距离的。理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经过长期的煎熬期盼,安妮终于开始了她的学生生活。那一年她14岁,不会读,不会写。更不会复杂点的数学,历史等学科,她必须同几岁的孩童一起学。


已是少女的她与一群只有6 7岁的孩子坐在一起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而她做为一个盲人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很能事做起来比较笨拙。这导致这些小她几岁的孩子起哄送她一个老安妮的外号,把她当做异类来对待。


而安妮也并不示弱,并以强硬的态度回应。可她面对的只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她的过激行为使得她在学校里孤立无援。尽管愿望实现了,可安妮内心还是孤单的。唯一陪伴她的只有深夜里的泪水。

在盲人学校的生活并不十分如意,可快速学会用手指阅读,使她兴奋不已。但在拼写时她常常出错,虽然老师会指出她的错误,可安妮并不以为然。


在她看来,你们都懂我的意思了,错一个字母有什么关系呢?由此还差点让她失去了教学的机会。


因为安妮屡教不改,她的主讲老师决定换一种方式教育她。在课堂上,老师特意拿出安妮的作业本并对她拼写错的地方大声重音朗读出来。


每次读安妮的作业时,是全班同学最欢快的时刻,除了安妮以外。这群不懂事的孩子的笑声像是一把尖刀扎进了安妮的心里,感觉到侮辱。


人感受到侮辱和不公对待后,总是会奋起反抗的,不要在这时就在那时。


一天安妮忍无可忍,当堂和老师吵了起来摔门而走扬言再也不让这个老师的课了。


学生和老师发生了冲突,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不可能置之不理。校长在了解了原委后要求安妮道歉。


在那个尚未有尊重学生的概念的时代,师长的一切行为都是可取的。校长苦口婆心地劝安妮,希望她向老师低头认错。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安妮就是不从。


她认为是老师先侮辱了她。最后闹得没有老师愿意带安妮学习。正在校方考虑要把安妮送回救济院时,一位名叫莫美丽的老师站了出来,说她想带安妮。


就这样,安妮成了美丽老师班的一员。美丽老师用爱心,真诚和极度的耐心感化着安妮。,起初这个刺头并不买账,处处做对。


有了爱和尊重的这两把钥匙,就算人心封存得再久也能被打开。安妮的脱胎换骨正来源于此。


不久她就和原来水火不容小朋友们冰释前嫌。再得到友情和关爱后,她发现她的世界里再也没了愤怒和怨恨。她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安妮第一次感受到爱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一直滋养着她。


16岁那年暑假,其他的孩子都回家,而无家可归的安妮只能继续住在学校。随后通过学校的帮助,安妮找到了一份要求不高的旅馆工作。


让安妮没想到的事,这将会是她人生的又一转折。在旅店工作期间,由于安妮勤快耐心。她和很多房客成了朋友。而其中一下位直接把她带进了光明世界。


安妮的对自己眼睛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她不想再经历希望又失望。所以在那位房客朋友介绍一位眼科医生给安妮时,她再三拒绝。


可那位朋友热心,坚持要安妮去看看。后来安妮心想再坏也不过就是现在这个样子,试试就试试吧。


在手术后拿掉纱布的那天,安妮也不相信自己瞎了十几年的眼睛能从见光明,直到模糊的影像个微弱的光亮出现在她眼前时,她才相信奇迹真的发生在她身上了。尽管视力还是十份微弱,可对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十多年的人来说,足够了。


重现光明后,安妮遇到了另一个难题。柏金斯学校是一所盲人学校。而此时安妮不再是盲人了,也就没有资格继续待在学校里了


好在学校为她开了绿灯,同意她继续待在学校。为了报答学校,安妮主动做了很多本不该她做的事。


正因为这样安妮注意到了学校里一位年过半百的盲人老人罗拉。安妮主动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这也使得她的手语练得如火纯青。


19岁那年,安妮正式毕业。这也意味着必须要离开了。正在她发愁去哪时,校长递给她一封求助信。


写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海伦凯勒的父亲。他想为自己的女儿寻求一位家庭教师。接过信后安妮怀疑过自已是否能教好把这个又盲又聋的孩子。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还是应承了这份工作。作为有过盲人经历的她,对盲人的无助感同身受。何况是个听不见声音的孩子。


但在接受工作后她并没有马上启程,而是继续待在学校里半年,为的是查阅和学习教育盲人的相关书籍。


就这样,一个年仅19岁的年轻女孩开启了她的另一人生篇章。同也为另一个残疾的孩子日后的锐变奠定下了基础。


从海伦凯勒六岁开始学习盲文到她功成名就,这中间的岁月里安妮沙利文老师一直陪伴着她,没有一天缺席。即便宠爱她的父母也不曾做到。


教一个正常的孩子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何况是教这么个看不见又听不到的孩子。其中心酸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也正是因为安妮老师的伟大,海伦凯勒在她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写到,第一天一定要见的人是她。


其实在这万千世界里,有太多这样默默付出的人。


没有哪一条干净的街道,离得开环卫工人,起早摸黑地弯腰。


没有哪一座高楼林立的城市,离得开皮肤黝黑的工人挥汗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