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和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一位经历了世间沧桑和艰辛的老人的一生,是一部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年少时,小说中“我”的叙述者有一份闲散的职业——在乡下收集民歌。初夏,遇见一个叫富贵的老人,听他讲述自己坎坷的身世:地主富贵少爷嗜赌成性,最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贫困中的富贵因母亲病重去看医生。不料途中被国民党军队抓获,又被解放军俘虏,回到老家时,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辛辛苦苦抚养一对儿女,女儿不幸失聪。真正的悲剧开始逐渐展开。家珍因为软骨病不能干重活;他的儿子因与县长夫人的血型相同,救人失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嫁给了队长介绍的城中偏主二喜。生下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凤霞死后三个月,嘉珍也相继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失误被两排水泥板夹住;孙子苦根带着富贵回乡了。生活非常艰难。连豆子都很难吃上。富贵心疼,给苦根煮豆子吃。不料苦根因吃豆而撑死…… 生命中难得的温暖,一次次被死亡撕成碎片,只剩下老富贵和一头老牛晒太阳。
《活着》定义了一种内容。活着在一般意义上是一个过程,但活着在本质上实际上是一种静止状态。余华想告诉读者:其实人生没有幸福或者不幸。活着就是活着,静静地活着,带着一丝丝孤零零的意味。
世界不能因为我而改变,但如果你能因为你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好,那你就是世界的正能量。世界被压迫,命运会捉弄我,但我想紧紧握住他的喉咙。我从不后悔活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进入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但心理承受能力极低、心理变态的人却形形色色。我们吃得好,穿得好,但我们的幸福感很低。我们说活着是为了家人,为了呼吸,为了贡献等等。但也许活着真的只是为了生活。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生活。如何活出你的生活。这个问题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就像许多道德、伦理和《我不是药神》中存在的问题一样。
活着就是要有希望,要坚强,要与命运抗争,要执着生命,要爱亲人,要活着。这是我们活下去的力量,承受生命的重量,所有的苦难和荣耀,乐观的生活。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