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实用“五绝招”,写好读后感)

2024-08-10 14:15:59


众所周知,读后感是指读了几句名言、一段话、一篇文章、一段视频或一本书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叫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读完书后的感触。

写读后感,是每一个小学生必须学会的一项基本写作技能。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比较棘手的事情。尤其是我们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更头疼。

其实,写读后感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写作前,认真研读原文。写作时,恰当运用方法,巧妙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观点,就能写出一扁较好的读后感。

具体怎么操作呢?根据前人的先进经验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粗浅地认为,教会学生掌握以下“绝招”,就可让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写好读后感。

一、让孩子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认真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原文都没读懂,那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文章后的“感点”。

例如:六年级上册学的《回家》这篇课文,讲了海子在少年时代无论怎么困难,都要千方百计地回家。但中年后生活条件好了却很少回家。课文通过这一鲜明的对一比写法,烘托出海子“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作者把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在字里行间饱含着人物的情感。父母对家境的无奈,对海子的疼爱、体谅、体贴。海子对父母的孝顺,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我们如果抓住这个“感点”,结合实际,挖堀出写作素材,写出来就是一篇比较好的读后感。

二、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围绕“感点”,引述材料,也就是筒介原文主要内容。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在引用原文时,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会“读”而不会“感”,所以就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这种写法就成了对原文内容的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所以,在引用原文时,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

三、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就是亮明基本观点。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健。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什么都写一点,就会什么也讲不深、讲不透。如果重点部分像蜻蜓点水一样擦肩而过,这样的读后感必然使文章很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写,也可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真切,文章才感人。

四、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即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联系实际谈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后的结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既可联系个人实际,也可联系社会实际;既可以是教训,也可是当前形势;既可是童年生活,也可是班级或家庭情况。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肘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就是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动的地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总结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方法,只是写读后感的基本套路。这些套路不是一成不变,要善于灵活掌握、应用。只要灵活掌握了基本套路,就一定能写出比较好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