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危机与文化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读后感
范克欣
【导读】
《萨摩亚人的成年》这部米德学术声誉的奠基之作,被译为数十种语言,畅销势头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至今不衰。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作者通过一系列研究认为:青春期危机不是生理现象,而是文化的产物。本篇文章将从书中作者的思想以及书中所体现作者的研究方法入手,对《萨摩亚人的成年》表达一些浅薄的认识。
【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米德本身就是带着一种明确的目的,然后进行了这样的一种社会调查。因为从书的副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是目的性非常明确地一本书。作者本书一共有十四个章节,除了最后两个章节之外,其他的章节都在描述萨摩亚人——主要是年少的萨摩亚人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萨摩亚人从出生到成长的画卷。
既然是青少年的心理研究,那么关注的应该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对其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的要素。米德在本书中描述了萨摩亚人的儿童生活状况,玩耍,少年萨摩亚人的伙伴关系,少年萨摩亚人的家庭关系,少年萨摩亚人的教育,两性关系。我们正常该关注的少年成长的因素,本书基本上都有所涉及。米德说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宽容的社会空间里,无论是对于居住的选择还是对于男女两性关系上更加的自由。
通过这本书其实作者想告诉我们,青少年的躁动不是先天的是文化造就的。之所以美国青春期危机非常严重,是因为美国的社会过于复杂多元,青少年面临的选择太多,让他们无所适从。米德认为应该从教育抓起,倡导“为选择而教育”,教会青少年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解决思路逐渐被美国社会接受,并成为民众的共识。
关于作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对比是本书作者所采取的重要研究方法:首先是也是最主要的对比,是作者的文化背景--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社会和以较原始的社会--萨摩亚之间的对比,是作者研究的目的所在,也是她所需要将问题充分表达出来的根本,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对比。
其次是萨摩亚文化内部的一系列对比,借以将所研究的内容具体呈现出来,也是对现代文明社会具体内容的对照。
然而80年代澳洲人类学家弗里曼岀版了《玛格丽特•米徳与萨摩亚·一个人类学神话的形成与破灭》,针对米徳进行了严厉的批驳。说米德关于萨摩亚的美轮美奂的描写完全是一个谎言,米德从未与萨摩亚人同吃同住过,调查时间也只有5个多月而不是9个多月,米德只是采用访谈的方法来搜集资料而没有切身体会过他们的生活,很多资料都是道听途说的。这本书一出,立刻感惊了人类学学术界。正如做口述史一样,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口述决不可能与事实完全相同,口述者会加进自己的很多主观想法而且有很多东西他们甚至不愿说,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口述所说的东西会与我们己知道的确切事实完全不同,这就是口述史的缺点了。米德从未与萨摩亚人一起生活,从未长期深入萨摩亚社会进行调查,而只是通过不正规的访谈的形式来搜集资料,是很难接触到事实的真相的。无论事实真相与否,这都告诉我们,做社会调查切忌道听途说,社会调查有一些必须遵守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原则,它要求以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的真实状况为调查的前提和依据.而不能从虚构的事实或主观愿望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它要求调查研究的结论和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是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与资料来支持的;系统性原则,社会调查研究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即把调查研究的对象 看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此外还有概括起来主要有科学性原则、伦理道德原则等。这些原则我们都当谨记于心并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