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写读后感

2025-05-06 03:54:30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与小学的作文不同,到了初中,学生们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文体——议论文。因为刚接触,所以学生们写起来不太入门,我们可以选比较容易着手的读后感来作为突破口。读后感是议论文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相对容易掌握的。但正因为易懂,故很多教师和学生在看似明白的情况下急着去写,结果写再来的文章大多毫无特色,没有新意。写读后感比较容易,但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就很难了。许多学生为此而发愁,真可谓“为伊消选贤任能憔悴”,那如何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写一篇成功的读后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注意:

1 吃透原文是前提和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层之台,起于垒土。要想写一篇好的读后感,一定要把原文吃透,真正掌握、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说起来一句话,但要真正吃透原文也不是容易的事。简单地说,可以把原文分为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

诗歌等等。我们一般会选择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来让学生写读后感,写说明文的读后感一般不会太多。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写读后感也不会太多。若是记叙文,我们就要抓住细节,如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来把握人物的特点,如在《芦花荡》一文中,老人轻松、娴熟地在芦苇荡中穿行,表现了老人自信、举重若轻,视敌人如无物,老于战斗经验。若是散文,则我们要抓住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任作者如何行笔泼墨,如何神游万仞,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不会变的,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描述,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心思想,所以对于散文,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若是议论文,我们就要抓住文章的论点。议论文一般来说是说理,相对来说不如记叙文和散文那样生动活泼,情节跌宕,需要我们更要有耐心,认真读,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