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读后感得高分(高分读后感写作技巧)

2024-07-18 11:46:16

不少小学生,怕写读后感,为了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为了培养摘抄的好习惯,不少语文老师很喜欢布置读后感一类的书面作业。有的老师会把读后感要写哪些内容,总结概括成三四个问题,低年级的学生照着去回答。但这样的练习,很容易形成机械的定式思维,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偷懒的学生,就把原文中的段落抄一遍,看似工工整整地写了一篇作文,老师只能给个2分。还有的同学,满分作文看多了,学会了写口号,空喊口号和自我批评也得不了高分。那么读后感看似很平常的写作练习,我怎么才能写好呢?

学生无法从文章中体会到阅读感想,实际上还是和对文字的理解有关。总结概括的能力差了,抓不住原文中的观点和重点。读后感其实就是写自己的感想,对读到的内容有什么看法,就像是一篇小论文。文中的描写、故事、情节、作者的情感、人物,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体验,按照结构性、条理性的写作要求,把你的感想和体验写出来就可以了。

日常练习,抓住一个内容和观点,写100-200字左右即可。对于情感类的体验,就是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可以写到500字左右。很多学生说,我表达不出来感想,该怎么写呢?小岛老师给同学们分享3个小技巧,通过这3点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避免去抄原文和空喊口号,让你的读后感练习得到高分。

1、把你自己代入故事发展中,体会人物角色的情感

每当遇到“体会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书中的主人公想说点什么”“你对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而这一类问题,很喜欢出现在阅读理解的考试中,成为主观题让同学们来作答,如果缺少总结概括,体会情感的能力,这道主观题就得不到高分。读后感写出来就是平铺直叙又把原文抄了一遍。想要体会好文章的情感、人物的特点,写出高分作文,我们可以用把自己代入故事发展中的办法,去体会人物角色的情感。

代入故事的发展中,其实是体会两种情感,一种是读到的内容,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体验。作者在描写中,体会出来的心酸、高兴、生气、愤怒等等,一种是体会到了这些情感后,你是不是从文字中就看出来了?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开心,比如考试考了第一名、吃到了美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励等等,这些情感描写,和你是否能产生共鸣?也就是你代入了作者的描写中,是否能也感受到这份快乐。就像是自己考试得了第一名,也吃到了最喜欢吃的零食,这份情感是否能和作者一样?同学们可以照着这两个方向来练习读后感。

2、多问问为什么,罗列几个问题

读后感写不出来的同学,通常是对文字描写还没有看懂。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天气?在这个故事发展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人物的心情?这是为什么?看不懂,就没有读后感。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经常面对这样的学生:一篇小短文读完,你问问学生,你读懂了没?说说写的是什么么?学生还是一脸懵懂。看不懂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写读后感?多看几遍,还是看不懂,于是同学们就又开始抄原文来凑字数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强行让自己假装看懂,不如多问问为什么,把自己的问题罗列出来,也能写一篇高分作文。

可是有的同学仍会说,问什么呢?我连故事都没看懂,我自然也没有问题来问。没有关系,小岛老师教给大家,把你没看懂的地方,却能感受到这里的大段文字是作者在花笔墨描写什么事情,那么问自己3个问题:这里的描写好不好?情节讲了什么故事发展?好在哪和不好在哪?照着3个问题的方向再读一读,你就会发现,似乎没那么难读懂了,而且回答了问题,就相当于有了读后感的内容素材,你写出的读后感逻辑清晰,还具有条理性,想不拿高分都不行。

3、评价原文中的一些重点描写

低分的读后感描写,最终导致的原因就是没有“感”,同学们抄了大段的原文,却没有写什么想法,这还是没有找到读后感写作练习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课文的时候,是不是很喜欢对照课文的重点段落,让你评价一下:这段好好不好?作者用了哪些高频词语?这些词语都反映出怎样的问题?那么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照着老师的提问,来问问自己这3个问题。

评价原文中的一些重点描写,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结论,在根据原文中的一两句话,深入阐述你的理由。这样写读后感,不管是在写作结构格式还是读后感的内容删,都能得到高分。避免摘抄原文和喊口号,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就是去理解和表达。希望同学们都能抓住这3点内容:代入、自问和评价,写出高分的读后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