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钱学森用一生来诠释了它。深深的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其父钱均夫是一位正直、务实、忠厚、爱国的教育家。钱学森虽为独子,但其父对他管教异常严格。要求他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复习功课;出门上学必须衣着整洁,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回家以后鞋袜、衣帽、书包必须放在规定的地方,不能乱摆乱放。钱学森后来在科学事业上养成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源于这些日常习惯的影响。其父从事教育深知教育孩子,除了帮其学、立其志外,还非常注重孩子的心智的全面发展。不管父亲多忙都会抽时间来陪伴钱学森。
有一次,父子二人去香山游玩,微风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吹风着他们,小鸟在树间鸣唱,他们躺在茂密的草地上,看着白云在天空中缓缓的移动,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美好。突然有一苍鹰闯入他们的视野。钱学森注视着自由自在的苍鹰在蓝天飞翔直到消失。他揉揉眼睛对父亲说,他也想变成一只雄鹰翱翔蓝天。父亲听了后,给钱学森讲了庄周渴望遨游太空,而写下的寓言故事《逍遥游》,通过这则寓言故事启发孩子要有远大抱负,想遨游太空的梦想。
其母章兰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多才多艺,受过正统的古文教育。其母钟爱中国古代诗词,在她的影响下,钱学森从小就开始背诵唐诗宋词,中华文化的瑰宝却在日后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心灵之美,除此之外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常给孩子讲古代名人的故事,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忧国忧民,岳飞精忠报国等等,来学习及影响孩子的心智,同时也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母亲更看重的是身教。
当时钱学森家居住的四合院附近有许多缺衣少食的贫困人家,到了隆冬时节,他们饥寒交迫,生活困难。幼小的钱学森经常看到,母亲都是温和、热情地去帮助这些穷邻居,家中有的尽管借去,若无力偿还,母亲便不在提起。
让钱学森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北风卷着鹅毛大雪呼啸而来。母亲正在屋里绣花,自己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门外比寒风还凄厉的悲叫:大慈大悲的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受苦受罪的人吧!行行好,赏口饭吃吧!母亲听见后马上放下手中的活,拿出家中最大的瓷碗盛满饭菜,向门口走去。这样的情景钱学森不止看到过一次。在钱学森的回忆中提到母亲的言谈举止一一刻印在钱学森的心头,引导鞭策着他成长。
父亲的用心教育与母亲的以身作则相得益彰,深深的影响着钱学森。钱学森第一次选择是高中,为了让国家能尽快富强起来,钱学森选择了攻读火车制造专业,发展祖国的交通事业。第二次选择,随着知识面的越来越广,眼界打开,面对当下火车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与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相比,钱学森决心到美国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的选择,在经过几年学习与研究钱学森在美国航空事业已经很有名气,可谓衣食无忧,前途一片光明。面对美国的诱惑钱学森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依然决然的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来发展科研事业。无论在学业上选择,还是在工作上选择,还是在民族大义的选择上,钱学森都谨记二老的教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用鲁迅的话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我更多的希望中国的父母是一撮肥沃的好土,让孩子们更好的去吸收营养,让我们祖国的花木更好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