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初始读老舍的《茶馆》是高中课本上的一段节选。当时,读后我就略感失望。先前心目中对老舍的“崇拜”顿时“破坏”了,觉得那是一处“败剧”。再听了老师那“无情的分解”后,更是失望之及。说它是一部鞭挞社会黑暗现实的戏剧,在我读之前就想到了。因为中国近代大多数著作,都是这个路子。
为什么我读了之后会觉得很失望呢?是我的品鉴力不高还是老先生的作品——不,他的作品“理应”是好的,因为都这样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是“人民艺术家”。读时也是抱着这是“人民艺术家”的作品的想法去读。就像读《红楼梦》因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想,许多人读书就是冲着作者来,而不是冲着书本身来的;或者就是冲着一些对书的“评价”而来。但好书,不一定合每个人的口味。一旦这书不合口味,作者也就受“迁连”了。这也许是我“失望”的原因吧!
我自认为老舍《茶馆》在当今大多数年轻人眼中是不为“称道”的。如果老舍没“人民艺术家”的称谓,没有很多关于《茶馆》评论性的“糟粕”文章,是不多人放在眼里的。记得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茶馆》语言特色的评论文章,好像是《“那点意思”是什么意思》洋洋洒洒几千字,说是用得如何好如何妙;如何“有意思”,“真是有意思”。看后,觉得这人真没意思透顶。它只不过是一句很平常的“暗语”,并没有那意思,你非要给看出点意思不可;显得你很会看,能看出点意思来。中国就有这么些‘看客’专把平常事儿非看出点“新鲜味儿”不可。好比如今这媒体炒作,白的炒成黑的,香的炒成臭的才算事儿。
干嘛一定要把一部好作品夸得十分的好?句句都是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每个人身上都烙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说得左右逢原,天衣无缝。作者没考虑到的你也给考虑到了。我想作者要真如你所说,倒不如把《茶馆》改成《妓院》的好。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的地方,妓院就不是啦?一个大茶馆是一个小社会,妓院就不可以呀!可最终老舍没有勇气写成《妓院》,他要是写了,如今的影响力可能更大,“收视率”更高。不过他可能就不是“人民艺术家”了,而是“老流氓”了。
至于老舍在我心目中的好印象还是“破坏”了。后人对前人的印象总是由“崇拜”到“破坏”。我在读老舍《茶馆》之前的确是崇拜老先生的,就像现在我仍然崇拜鲁迅一样。我不了解老先生就像我现在仍然“读不懂”鲁迅所以就崇拜。当我读了《茶馆》之后,我几乎了解了老先生,可以这样说。那么我就不再崇拜他,甚至想挑挑他的短处。但我始终不敢说老先生一个“不”字,足见我的胆小与虚伪。
而往往这破坏的人正是所崇拜的人。老舍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作家,他的小说,散文,诗歌,我也读过一些。就差没看戏剧。而恰恰是他的戏剧“破坏”了我对他的好感。他的《茶馆》通篇像是在“卖弄”他的“特色”地方语言。再者,那故事内容“小胡洞里赶猪——直来直去”。记得曾经王朔有一篇“我看老舍”的文章,说老舍“好的是真好,差的是真差。”。幸好,老舍早已死去,不然,还会上演一场比当年“金王之战”更精彩的“老王之战”了。王朔还算拾趣,想来想去应该放过一个死人,于是就把精力都倾注到“金馒头”(金庸)身上去了。
还是回到“崇拜”与“破坏”的问题上吧,我就想到一个艺人先是歌唱得好,顺便拍拍广告。然后就往影视圈里发展,最后再往好菜坞里钻。可总有把自己搭进去的一天,令FANS们咋舌。曾经那“军旗装”事件,还有什么“逃税”事件,直到如今那等等,让我们无不“大喜大悲”呀。
好了,谈得差不多了。实在是想写点“新”的东西,就把老舍拿来“开涮”。有什么得罪之处,还望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不跟后生计较,好好安息吧。
只可惜这些话是我说的。——谁说过,“名人的话是名言,平常人的话是放屁。”我却要说:“名人的屁是香的,平常人的话总是臭的。”
老舍茶馆读后感简短(从崇拜到破坏)
2024-07-22 08:31:14
相关推荐
七年级必读经典书单2025-01-10
七年级课外阅读参考书目2025-01-10
分享七年级阅读书单2025-01-10
7~9年级必看! 初中三年名著阅读书目推荐2025-01-10
《人民日报》整理的七、八、九年级中学生必读书目2025-01-10
每年一本,樊登老师推荐的这10书,所幸,我都读过2025-01-10
推荐10本必读的书2025-01-10
有哪些绘本和故事书值得推荐给小孩子看?2025-01-10
开学季,如何帮助孩子时间管理?建议你深读这本书!2025-01-10
适合6-10岁儿童的读物,每一部都堪称经典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