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书籍、电影和人物的理解也会不断加深。初读《三国演义》时,我只是看了故事情节和人物风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书中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年再读《三国演义》,我不由得从历史人物投射到了自己身上,反思自己当下的工作处境,也便越发佩服起了刘备。
刘备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没有背景、没有资本、没有资源,空有一身本领和抱负,但却无处施展。举目四望,当时的社会红人是“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皇亲国戚”的刘表、刘璋。即使是后来一起三分天下的曹操和孙权,一个的爸爸是太尉,一个的爸爸是长沙太守,都属于二代再创业典型。
只有刘备白手起家,多次创业,数次破产,老婆孩子都被俘,仍然初心不改,终成霸业。很多人说刘备靠的是用假仁义演戏才成功,说真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演戏演一辈子,那也是一种能力。刘备在创业之初就为自己做好了一个大IP,就是“仁义”的人设,所以这也为后面的人才聚集打下了基础。
刘备手底下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独当一面的狠人。大家都知道想做出一番事业,手底下没班底是不行的,但是班底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重大问题。成年人的世界里面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靠着利益来维系的关系终归是不稳固的。
但是刘备确实用他的人格魅力,在身边聚齐了这么一帮当时牛人,如果带过伙计们干活就知道这有多难。王立群谈起吕布说:人们评价吕布只说他四易其主,但是没有人能够体会吕布四易其主背后的辛酸。其实刘备也是多次易主忍辱负重的寄人篱下。当我们年纪逐渐增大,慢慢也知道了寄人篱下的辛苦。
一个草根出生的人羽翼不丰满的时候,不借助他人的屋檐来遮挡风雨很容易就会被摧毁。我们确实需要自立自强,但是前提是你能够生存下去。刘备凭借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把握,多次借助他人的力量一次次避开了彻底的灭亡。
看电视剧的时候又看到袁绍面对董卓拔剑威胁时,立刻抽出宝剑回击的场面。年轻时觉得袁绍的高光时刻便是在朝堂的这次面对强权的强烈反抗。当我最近再看电视剧时才体会到,这次的交锋何尝不是董卓的高光时刻。
面对“四世三公”的家族继承人,一个驻外武将敢拔剑威胁,这也就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才可能发生。这个时候的刘备跟在十八路诸侯的后面,看着门阀和军阀的互相倾轧,慢慢积累自己的家底一场战役后一切重来。这就是草根出生的悲哀手上没有试错的成本,一次失败很可能就一蹶不振。
往往在人生的重要路口,只能选择那条最稳妥的路去走,因为一次选错便是失败人生。我其实很佩服刘备最后的战役,他谱写了一个男人的浪漫和理想。为什么年轻时候可以到处拍胸脯讲义气?因为这个时候是一个男人最无忧的时刻。健康的父母没有车贷房贷压力,没有养育妻儿的负担,可以无忧无虑的去外面世界闯荡,可以为兄弟义气不顾一切。
一个63岁的老人已经功成名就创业大成,打下了一片江山但是为了兄弟义气,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不顾形势局面最后落得个兵败身死。从理性角度看确实是糊涂,但再看这段时我才是最受触动。什么样的人才会为了结拜兄弟,能够抛弃自己的事业,抛弃自己的家庭,抛弃自己的生命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一场毫无利益可言的战斗中。
斗志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成负增长的,例如每次到了改革的重要时期和阶段,我们体制内的组织人事工作,就开始侧重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这是因为年轻人更有干劲和想法。刘备像不像屡次创业失败,多次带着核心团队成员到其他老板那里打工重新积累资本的创业者。重新开始并不难,难的其实是心态的调整,能不能够重新燃起斗志。人格魅力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必备。刘备为什么能够多次创业,东山再起?还是因为本身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刘备的创业团队就三个人,但是多次失败这三个人仍然在一起。刘备定都成都以后吸收了当地财阀集团领导糜竺,这才有了多次东出的资本。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还有凤雏庞统,可以说草根出身的刘备身边聚齐了当时中国最强的一批文臣武将财阀。
如果你也在职场打拼多年,可以知道这是多大的成就,这些人不离不弃。虽然多次失败多次落难,但是他们都仍然没有离开创业团队。不得不说刘备的人格魅力强大,中年时候读了刘备的曲折和艰辛,才真正明白人生的真谛在于熬,熬才能出头,希望自己晚年再读的时候能够有不一样的体会。